“自然物的艺术创想”展评研讨活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5日

“自然物的艺术创想”展评研讨活动

自然是活的教材,也是最好的课程,美的艺术教育是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物进行艺术表现,更好地开展有特点、有创意的活动,是陆幼每一位老师思考的问题。

一、自然物的艺术创想活动展评

陆幼的老师们经过多次研讨、探究,都有着自己的收获与成长,在针对现有自然物与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在于自然材料的互动中,一系列关于“自然物的艺术创想活动”应运而生。

二、解读美术语言 关注有效评价

由我园惠山区教学能手王靓老师组织开展的“在解读美术语言中看见孩子”研讨活动中,本周开展了“自然物的艺术创作活动”,帮助陆幼教师,以点及面,以孩子的生活为基础,从而串联起一系列层级递进的美术经验提升,初探美术语言的核心内涵,优化多维观察机制,明确灵活的评价方向和维度。

1、什么是美术语言?

王靓老师围绕“自然物的艺术创作活动”,就美术语言的核心内涵、解释美术语言的误区、基于美术语言的儿童美术活动如何呈现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讨与分享。

2、教师的困惑与思考

在本次美术活动中,面对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内容的选材、活动过程的评价,教师们有着或多或少的困惑,有着自己的感悟思考。王靓老师、杜红梅老师进行了引领性的交流,分享经验、探讨问题,为新教师们答疑解惑,为老教师们提供多维度思考的途径。

3、美术语言观察评价表的交流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到底需要看什么?到底应该怎样解读孩子的美术语言?应该怎样来评价?让我们带着对活动现场的观察和记录,交流解读孩子美术语言的观察评价表。

“最小的叶子也能展示所有的法则”。对自然物的描绘在于着重表现变化的丰富性。以叶子为例,大自然中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所以每一次观察并不是重复之前的视觉经验,而是重新起航的一次视觉探索。陆幼教师以培养孩子终身需要的能力为目标,以美术语言的获得为基础,选择最优质的美术课程内容,通过最优化的课程设计,在积极的教学情境构建中,促进孩子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