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纸盒等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构造一定的物体形象来反映生活经验的一种游戏。建构区作为班级区域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幼儿创设了探究数与量,并提高空间意识与几何概念知识的机会。建构活动同时也融合了造型艺术的审美与创造,以及工程、技术的运用与组合。在建构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地拼搭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实现小小建筑梦。
教师对建构区的创设和对建构游戏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质量。业务园长单老师针对前期教师们对建构区的思考和改造将带领教师分期进行三次不同重点的研讨活动,并提前进行预告。
第一次研讨重点:建构区的创设改变和材料的摆放。改变之前的混乱无规律的模式,研究积木数量和孩子建构之间的关系;玩具收归的方式方法,通过各班的改造和思考进行呈现。
第二次研讨重点:建构区中教师的支持时机及支持方式方法。通过案例的分享,研讨教师介入孩子游戏的时机以及有效的支持方式方法,总结可以推广的有效经验。
第三次研讨重点:建构区中孩子学习品质的体现及持久性游戏的研究。通过案例分享幼儿在建构区的学习品质如何在教师行而有效的支持下逐渐培养,如何运用评价和记录等推动孩子的持久游戏兴趣和效果,发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第一次研讨活动上线啦!——建构区大改造,在参观各班建构区的基础上,单老师根据第一次研讨的重点为大家诊断把脉,指出了在建构区创设的一些问题:
1、建构区材料存放混乱
2、建构时间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3、建构游戏场地过小
4、建构游戏场地布局不合理
5、建构材料的难易程度缺乏层次性
6、专门建构积木和辅助材料之间的比例不科学
陆幼的老师们通过对建构区的创设和改造改变了之前混乱无规律的模式。快来看看陆幼老师是怎么做的吧!
研讨活动之后,老师们走进班级,观摩各班建构区的创设,不管是从材料摆放、收纳整理还是环境布置,都给老师们更多启示,借此机会相互学习和借鉴,相信老师们在这样一次研讨、观摩学习中都受益颇深。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我们解决了建构区的改造问题,园部补足了各个教研组所需的积木数量,按照900、700、500的量给予尝试,老师们研究有序按类归放积木及辅助材料的方式方法,提高了玩具材料轮流使用率,将资源利用最大化,大大便于孩子的取拿和归放。有效的环境优化了孩子建构的过程,促进了幼儿学习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