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漫谈式叙事研究之后,我园教科室杜红梅老师以“自主用餐”为例,从课程叙事研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带领大家进行更为深入的主题式课程叙事的园本教研活动。厘清课程叙事研究对教师、对幼儿的价值,深度剖析深度操作内容的差异,使得教师的课程叙事研究观念得到一致的理解,从而获得正确的基础性方向。
一、打破个体研究局限,搭建课程叙事研究小组
根据年龄、工作经验的不同,教师们分成三个课程叙事小组,用研究共同体的形式取长补短,用研究价值共频的方式相扶相持,注入研究互助力,增进研究持续力。
单丽娜老师、臧敏华老师、杨华老师分别对本班自主用餐活动进行了叙事分享。
二、转运课程叙事研究磁场,开展组内同叙共议
课程叙事研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故事,它创造的是真正属于师幼的共同世界。如何让课程的生成和生长更贴近孩子生活和本真?老师们针对故事里面的课程因素进行了分组讨论。
三、精进课程叙事研究品质,骨干教师引领优化
两位骨干教师针对分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与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引领教师优化课程叙事研究理念,实现课程叙事研究品质的提升。
最后,杜老师总结提升经验,帮助老师解决一个困惑和达成两个共识。在呈现方式、表述方式、研究指向上有了更为清晰的脉络,明确了课程叙事与课程的融构,课程叙事呈现的方式方法。强调回归教育现场,围绕时间、事件、问题等学会对课程现场进行“深描”。强调的是故事,在故事结构上,可以借用思维导图、金字塔、曲线型发展等模式进行梳理;结合文献阅读、因素分析等方式,提升课程叙事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