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山这片土地上,勤劳质朴的人民创造和传播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为充实我园课程,充分利用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我园开展可“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系列活动,通过挖掘老字号的历史,让非遗扎根校园。
追忆“老发头”里的味道
青团里是品不尽的农家风情,空气里飘来的麦饼味惹得人垂涎欲滴!阳山人用十足的诚心和传承的手艺,留住春天的味道。陆幼的孩子在眼、耳、手、舌等感官的综合体验中,全方位、立体化地理解非遗的审美意蕴。
追忆浮世的悠远情怀
除了美食的诱惑,更有手作的情怀,桃花皂,草木染,桃木工艺品……
桃胶、桃核将阳山的桃文化进行了完美延伸。一颗小小的桃胶、桃核,在孩子们的巧手里演变成了赋予平安如意的小物件。
我们沉浸在手作之美中,从蔬果色素的提取到发现那一抹蓝,和孩子们一样,我也深深地被吸引了。我看到了活动中不一样的幼儿,他们专注、沉静。有时候我也会有疑惑,欸,那个平时淘气的小朋友哪儿去了?哈!他一定在创造美。
阳山有爱,有爱美食的饕餮,有爱手作的匠人,手工和手工以外的生活,美食和美食之间的滋味,陆幼的孩子们体验到了。
而非遗文化作为一种差异化和多元互补的存在,成为陆幼孩子们最真实的审美表达,其所特有的生活化恒常美学恰恰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审美共情。美食之味、手作之美,已然成为阳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园美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