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每一种都应该被聆听和期待;
童年有一百种色彩,每一种都应该被接纳和尊重。
聆听孩子的声音,相伴多彩的世界
让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闪闪发光。
以循证的儿童行为观察发现经验
以教师的集体智慧识别经验
尊重幼儿以支持经验——形成课程的循环
一、创设生成性探究活动
最近几个月我们被都包围在施工环境之中,孩子们对工程施工改造展开了讨论,并成立核心小组——工程探访队
通过四次探访:
1.初次探访
预设重点:调查施工原因
2.二次探访
预设重点:工程车如何工作
3.三次探访
预设重点:施工工作的种类
4.四次探访
预设重点:无
幼儿形成了自己的探访目的,充分运用之前探访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知道从哪些方面获取实现目的的信息,同步形成数据库:
二、确定课程行动计划
支持性探究环境:
场地:沙池区
材料:砖块
工具:推车、玩沙工具
时间:每天1小时
条件:晨间户外活动
教育价值观:尊重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方式,尊重幼儿自己的学习目的。
实践循环1:井的建构
通过回看视频,回顾经验,他们会调整砖块的摆放位置,增加井的受力面,让井更加牢固。
实践循环2:围墙建构
发现外面施工队在造围墙时,也同步地砌起了围墙
实践循环3:舞台建构
合理布局砖块空间结构实现舞台造型
实践循环4:制作混凝土
用沙子加水想把砖块粘牢,等干了后发现根本粘不住,引发后续承包土灶工程,签订工程协议,成立工程队,突破了边做边想的局限,先计划,定目标,按照目标去实施。
现在每天早晨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工作任务。这个任务虽然艰巨,但是他们乐此不疲。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孩子的每种声音、每个动作,乃至不同的手势都代表着不同的语言。只有让孩子充分张扬自己的多维“语言体系”,才能焕发孩子的内在智慧和各种潜能。从发现幼儿对施工队的兴趣,连续观察、记录和对幼儿行为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站在儿童视角推测幼儿的思维,寻找到一条适合幼儿兴趣和思维的线索制定课程行动计划。提供探究激发方案和支持性的环境,让幼儿在多次循环探究的过程中得到经验和学习品质的提升。工程还在进行,我们的课程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