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印象——在课程中思考自然 中班教研组活动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7日


自然印象——在课程中思考自然

中班教研组活动

前言:大自然蕴含了丰富且生动的信息,

值得每一个孩子利用感官去探索和发现。

对于幼儿来说,“自然”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个探究场所。幼儿对自然中的事物或现象会充满好奇,幼儿在观察和体验中运用感官或工具来收集和记录资料,积累认知经验,建立与自然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四季交替中孕育着万物生灵,它汇聚了生命的律动与成长的真谛。孩子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才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鲍林格林州立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授、自然教育顾问RUTH WILSON 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大自然——儿童的天然栖息地》,陆幼中班组的老师们利用下班时间一起聆听讲座、对“为什么说大自然是儿童的天然栖息地?”这个问题展开了研讨。

毛老师:大自然是自然存在的,就在儿童的身边,大自然的一花一木、一水一物都有自己的生命与属性,有它本身的教育价值。与儿童直接对接,对儿童的直接经验很重要。

单老师:自然是儿童的重要栖息地,因为他培养了人的能力,其中最基本的能力是成长和发展。儿童对自然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正如我们所知,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自然可以培育或照顾这种需要。儿童属于自然,儿童可以感受到这种归属感。

许老师: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大自然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一年四季,风雨雷电,身边的植物与动物等都是孩子喜欢的探究活动主题。它能够丰富儿童的学习领域,满足儿童主动学习需要,唤醒儿童的生命意识。

沙老师:我们说自然是儿童的天然栖息地,不仅仅是因为儿童的游戏主题,还因为大自然滋养儿童的方式——与自然的连接,将滋养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情绪社会性发展、心灵的发展。孩子在自然中能够放松自己,学会探索,寻找自然的乐趣,还能够捕捉到平时在课堂上接触不到的一切自然知识。
殷老师:大自然中,孩子的天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展开。在大自然里往往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大自然既是最棒的天然游乐场,又能给孩子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体验,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芳香的泥土,葱郁的树木,成峦叠嶂的山脉,野花的幽美,清澈淙淙的流水,柔软轻盈的微风……都是美育的最佳素材,有助于打开孩子们的感官。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观察、玩耍、游戏,感受大自然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和谐和美丽,可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而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促进孩子们心智的发展,升华孩子的灵性。

王老师:大自然是一部活教材,是一个真实、丰富、美丽的知识宝库。让孩子们多接触大自然,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大自然常识以及野外生存能力,让书本知识得到灵活运用。来自大自然的信息是天然的、生动的,比起机械的、人为制造的信息更容易被孩子吸收。据心理学家实验,大自然传递的信息更能唤醒人类的智慧系统。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

余老师: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他们更有着天生和自然亲近的本能,能够和大自然亲密对话,在他们的眼里小草是他们的朋友,蚂蚁是他们淘气的伙伴。我们不但带孩子们去公园春游,还利用散步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带他们到公园里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使孩子们不但感到自由轻松,还沉浸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

孩子们的感官正在日益敏锐,他们需要有高超水平的玩伴来帮助他们开启想象和智慧之门,而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位谦逊而不知疲倦的玩伴。Wilson教授说道:即使不能走进自然,也可以把自然带进教室,中班的老师们结合班级最近开展的微课程,向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把自然“带进”教室的。


阳光与微风是看得见、摸不着,微风吹拂飘动的国旗,风来过;地上有我们的影子,是阳光,它们有怎样的魔力呢?中二班开展了一次蓝晒的活动,让孩子走进自然,寻找自然物,“打印照片”通过尝试知道,原来,被阳光照射过的蓝晒能出现美丽的作品,而没有阳光的蓝晒却还是白纸一张,因为阳光中有紫外线。


现在正是秋季,大豆摇起响亮的铜铃,黄豆成熟了。黄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食物、调味品,因为它对人体有益,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此次中三班的老师从学习活动、环境创设、游戏和亲子活动这些地方入手,围绕自然作物黄豆开展相关的微课程。

园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带领幼儿走向大自然,挖掘有效的自然资源,开设幼儿园畅游田园特色课程。稻草是农村田野上随处可见的大自然素材,虽然孩子们见过,但是对它的了解得少之又少,为了让孩子们走进自然,贴近自然生活,我们带幼儿到稻田与稻宝宝进行了亲密接触,看一看它们的外型特征,画一画它们的色彩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幼儿天真好奇,他们常常被自然景物的色彩、形态、声音所吸引。因此,我们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大自然的材料,如:狗尾巴草、芦苇花,了解它们的特征,进行创意绘画、环境布置,感受形态的优美,色彩的绚丽。


小小的叶片引发了孩子们对茶的关注和探究,与孩子们一起赏茶园、品茶香、制茶趣、送茶暖。。。孩子们主动去感受和操作的,带着感情去关注自己的成果,既能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又能获得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更能有效促进他们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协助能力等均衡发展。就这样,与茶结缘,中7班的品秋茶居成为了一个仪式感满满的地方,成为了孩子、老师、家长心中充满爱的角落。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到处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孩子们对小小的玉米有着大大的兴趣!于是我们顺应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也正因为这样一个契机,中4班的老师以玉米为切入点,开始对玉米的探索之旅。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把树枝,松果、圆木片等都是丰富的自然材料,毛线在树枝之间缠绕,很快编出来一件很美的作品。简单的树枝缠绕活动对孩子们来说也充满了吸引力。在缠绕的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是训练其专注力的重要活动之一。树枝创意画,简单的拓印和奇形怪状的树枝给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创作,帮助枯树枝实现最大的价值。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自然教育不是回归自然的教育,而是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幼儿园的自然教育课程,从民国开始就从未缺席。这次美国知名作家、幼儿自然教育顾问Ruth Wilson为我们带来主题报告“大自然——儿童的栖息天地”。语言没有成为障碍,她充满哲理与感情的话语深深打动着每一位收看直播的老师。讲座从成人在自然游戏中的角色、开展自然游戏的意义、自然环境的可获得性等方面介绍了自然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儿童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并且渴望学习。大自然就是他们的世界,也是他们的自然栖息地,老师们需要为他们提供在自然环境中的经验来帮助儿童成长,身体的、头脑的和精神上的成长。

让我们怀着深爱与尊敬之情和孩子一起留意自然的变化:下雨了,一起去听雨声;起风了,一起去追风;晴朗的日子里,一起去感受树林里光影的变化。春天草木萌动,夏天电闪雷鸣,秋天落叶簌簌,冬天雪花飞舞,自然就在我们身边,稍加留心,自然就可以进入孩子们的生活。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纯真之心,自然就会向我们展示她无穷的魅力。当我们走进自然,我们会发现我们走进的不仅仅是自然本身,而是生命的本质。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